从独立自主到自信自立:社会主义运动永葆活力的内在理据

时间: 2023年04月28日 14:38 来源:本站   浏览量:104910> 关闭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自信自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中国共产党以“坚持自信自立”作为思想遵循,集中展现了其以何种精神走何种道路的政治意蕴。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到现实,由弱小到强大始终离不开对“独立自主”原则的坚守。面向未来,社会主义运动在“自信自立”原则指引下将逐渐从低谷中走出,在世界范围内彻底终结“历史的终结”的自我臆想,焕发出勃勃生机。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内蕴的理论品质看“独立自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彰显着与资产阶级不同的立场。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其任务是要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意味着其以永无止境的精神自我革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旨在超越资本主义进而谋取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要求以独立自主的现实运动为其载体。改造世界这一重任的主体力量是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要想赢得胜利,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确立自己独立的行动纲领和政治路线,在军事上形成能够与资产阶级相抗衡的力量。

其次,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制共存看“独立自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现实形态同处人类世界历史进程之中,邓小平主张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积极引进西方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以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增强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同时,中国在同资本主义交往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等等,从而坚守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

再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方位看“自信自立”。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肯定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十年实践和革新,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影响。新时代十年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我们增强自信心和主体性提供了保证,新时代伟大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呼唤我们要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心态坦然处之。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坚定对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追求,自力更生、埋头苦干,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从中国式现代化看“自信自立”的内在要求。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主体自信的基础,更是自立自强的保证。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出努力。在理论层面上以“四个自信”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土化,构筑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包括,牢牢把握“四个自信”,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两个相结合”;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观念,建设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树立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永葆斗争意志和斗争精神。在实践层面上,以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促进关键领域自立自强,实现优质安全均衡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经济发展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格局为支撑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能,实现安全发展;以共同富裕为导向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均衡发展。


(转载于2023427日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